「正月蔥,二月韭,三月莧,四月蕹」,這是長輩透過俗諺告訴我們,生活在臺灣,春夏秋冬,什麼時節,該吃什麼,這就是生活日常,這就是經驗的傳承,各位面前盤中的四道小菜,四種顏色,就是廚師發揮巧思,把傳承的生活智慧溶入料理之中,以菜寓事,象徵著四季的景色變化,象徵著人生的酸甜苦鹹;如今正是初秋,許多的食物雖然不是季節,但是卻都能吃到,這是臺灣農政和農民們辛勤努力後的成果,就連平淡無味的芋頭都能嚐出蜜糖般的滋味。
一個廚師想要出師成為總舖師,至少要完全掌握五種類別的舖頭,至少要學會數百種不同的刀工和烹調技法,期待有朝一日能夠站在廚房中央調動千軍萬馬,能夠透過廚藝滿足滿座賓客每一張期待又挑剔的嘴;總舖師習慣會在宴席的最開始,同時表現各種的廚藝技法,呈現川燙的龍蝦、滷透的九孔、醃漬的烏魚子、酥炸的米糕、以及控到軟爛適中的大蹄,當每一位客人臉上露出滿意笑容的同時,廚師會偷偷看看師傅,透過師傅微微上揚的嘴角,廚藝的傳承在此有了最好的驚嘆號!
小小的一甕,卻內藏著十數種的食材,有乾、有鮮、有軟、有硬,要川、要煮、要發、要滷,哪裡買、怎麼做,過程中隱含了多少經驗和失敗,絕對不是一句話、一張紙、一本書就能交待清楚,只有像影片中的兩代廚人,手把手的傳承,那個味道才能萬古流芳,才能齒頰留香。
「醬」是臺灣生活的縮影、臺灣經驗的累積、臺灣料理美妙滋味的來源,把一年四季生產出來的作物,用最簡單的方法,隨手可得的工具,透過醬、漬、醃、泡等方法把它們儲存起來,時間會賦予它最好的滋味。江湖一點訣,說破沒半仙,就像各位盤中一尾價值近千元的海上鮮魚,只要加上一點點好醬,就是各位口中最好吃的臺菜佳餚。
道地經典的手路菜,就在將要成為絕響前的傳承,又再次出現在您的面前,小小的一碗,卻是海陸空的大集合,新鮮現流的大明蝦,搭配手切豬肉混合成為餡料,最後點綴一個天上飛的鳥蛋,無論食材的選用、造型的創新、料理的手法,你不得不佩服老師傅們的功力。
鰻魚,無論是鰻苗或是成魚,無論是養殖或是出口,都是臺灣漁業的一個驕傲,而且鰻魚一直是一個高單價的食材,為了讓所有人都能享用這個鰻魚的滋味,老師傅又再一次展現他們的創造力了,用鰻魚取代米飯,包裹著當年非常時髦的火腿、海苔、蛋黃,做成日式壽司的造型,一道老少咸宜的手路臺菜就完成了;再搭配同樣也是臺灣養殖大宗的鮮蚵,仔細的體會,你會發現蚵卷裡細版韭菜獨特的香氣,配上的鮮蚵在口中形成的絕妙感覺。
臺灣人從來就不小氣,我有一口分你半口,我有一塊分你五毛,不但生活中如此,更體現在臺菜的師徒傳承之上,做師傅的總是盡心盡力的想把全身的獨夫教給徒弟,即便徒弟單飛了、創業了,師傅依舊是最忠實的粉絲,像是各位盤中的那一份麵線,自己在家煮,一坨二坨好煮,但是同時要煮出200坨,如果沒有師傅的指點,恐怕吃到的就是漿糊了!然後再搭配肥美的沙公,透過溫潤的老薑麻油提味,請大家慢慢的吸吮,享受屬於臺灣秋天最肥美的好滋味。
臺灣最美的,除了美食還有人情味,遇到了好朋友總要拿出最好的東西來招待,總覺得東西不夠多,總希望能讓客人吃飽吃好,肥美的海蔘,慢慢的煨,把精華的滋味入進去,細細的煮,務必讓各位入口即化,再把蔥、筍等食材塞進小小的雞翅之中,又是一道海陸雙拼。
色彩繽紛的湯圓,猶如珍珠落在寶玉盤子裡;以及咬開後彈牙的荔枝果肉,又厚又肥,酸香甜蜜的果汁滑入喉嚨,清爽沁涼,令人齒頰留香、回味無窮。
臺灣是水果的寶島,一年四季盛產相當多品種的水果,以當季的水果呈現最後一道菜品。